大家有没有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很多,但知识互不相关,并不成体系。就像我们做的数学题,小题都会,一到综合题就不会了,这就是知识过于碎片化,没有串联到一起。
搭建知识体系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将纷繁复杂的知识内容组织起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记忆、理解。
一、知识体系搭建误区:
1. 将知识体系误解为简单的知识堆积,强调知识体系应是有组织、有序的知识结构。
2. 忽视知识体系的动态性,指出知识体系需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新知识的发展变化。
3. 忽视实践性,强调知识体系不仅要形成理论框架,更要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4. 忽视个性化,提醒搭建知识体系时要考虑个人的知识背景、兴趣及需求。
5. 盲目追求大而全,提倡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构建知识体系。
二、知识体系搭建方法:
1.大树模型:
模拟大树生长过程,从发现问题(根)、设定目标(树干)、规划实施步骤(树枝)、具体行动(树叶)到检验成果(果实),以此来进行知识管理与成长。
2. 金字塔模型(PyramidModel):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将知识体系分为基础层(事实、概念、原理)、中级层(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髙级层(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知识在金字塔中逐层累积,底层为基石,顶层为精通,体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进程。
3. 星座模型(Constellation Model):
各个知识点像星星一样围绕一个或多个核心概念展开,通过关联线连接彼此,形成网状结构。每个知识节点可以是独立的,但通过内在的逻辑和联系交织在一起,反映出知识的多元性和互联性。
4. SPARCS模型:
SPARCS分别代表了Structure(结构)、Process(过程)、Application(应用)、Reflection(反思)、Connection(关联)和Synthesis(综合)。这种模型侧重于知识的结构化组织、动态过程的描述、实际应用的考量、反思与批判性思考、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新知识的合成。
5. 鱼骨图模型(Fishbone Diagram or Ishikawa Diagram):
主要用于问题分析和原因探究,但在构建知识体系时,也可以将核心主题作为鱼头,将知识分支沿着鱼骨分布,展示知识的多维度来源和影响因素。
6. 主题分类法:
根据知识的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类,类似于图书馆的图书分类系统,将知识划分为一系列主题板块,板块内部再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整理。
7. 心智模型(Mental Model):
是个人头脑中形成的关于某个领域或概念的认知模型,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构建独特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其中的知识点之间通过直观的、心理上的联系互相联结。
8. 概念图(ConceptMap):
使用图形工具描绘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节点(概念)和连线(关系)表达知识结构,有助于理解概念之间的层级、包含、并列和因果等关系。
9. 蜂窝模型(HexagonalModel):
类似于蜜蜂筑巢,知识被组织成一个个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的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相邻单元之间通过共享边界实现知识的交叉和融合。这种方式鼓励跨领域的学习和多元视角的理解。
10.收纳箱法:通过创建文件夹收纳箱,将不同知识领域的内容归类存储,强调层次结构不宜过深,建议设立临时收纳箱便于临时文件的管理和筛选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