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短时间的酒精擦拭是否有效,黄君和笔者有同样的疑惑,谢君向我出示了一篇论文[8],表示这两种消毒剂15秒即可有99.99%的消毒效果,王君的意见是消毒效果的重点在于保持消毒剂与待消毒面在消毒时间内的有效接触,李殿武先生认为酒精比含氯消毒剂应该更有效,张君说:酒精和其他消毒水的消毒作用随时间变化基本符合负指数曲线(e-x),就是在开始的短时间内就灭活大量病原体,短时间接触就可以起作用,说明书上的1-5min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拿到大家的意见后,笔者又查询了一些论文文献,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在病理学上有差异,在面对消毒剂时,作为生物学近亲,他们的反应是有很大程度的互相参考性的[8]。
中国人民解放军疾控中心援引意大利热那亚大学的研究表示,70%的酒精、0.05%的次氯酸钠(84消毒液)都可在2分钟内使病毒失去复制能力(失活),但30分钟才能将病毒完全破坏。如果将次氯酸钠的浓度提升为0.1%,1分钟就可彻底破坏病毒,包括完全破坏基因组,使得连核酸检测也检测不出病毒的存在,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病毒结构已经完全解体不存在[11]。
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者筛选了数万篇文献后,精心挑选了几十篇价值较大的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多种冠状病毒,0.1%浓度以上的次氯酸钠(84消毒液),1分钟就可以有3个log值以上的杀灭效果[4]。(微生物学通常使用log10为底的对数表示消毒程度,几个log值可大约理解成几个9的效果,如3个log值,即99.9%的杀菌能力,大约相当于病原体下降到1000分之一,4个log值就是99.99%,以此类推)。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联合研究表明,在陶瓷制品的硬质表面上,62%到80%浓度的乙醇,70%-80%浓度的异丙醇,均能在15秒内就杀灭99.9%的病毒,30秒可达到4个9(4个log10下降值),而95%浓度的乙醇和异丙醇则略差。这与普遍科普的高浓度醇类消毒剂效果反而变差吻合。而次氯酸钠千分之0.525(0.0525%)和千分之一(0.1%),均能15秒就达到99.99%以上的消毒效果[8]。
杀灭含有病毒的污染体液,即,在存在其它有机物影响时,比单纯的硬质表面消毒确实要困难一些[5][10]。但前者更多的是医院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讨论的消毒,更多的是物品表面消毒。
前几天国内某城市在下水道和外部环境过量投放消毒片,后有新闻中援引未具名专家的言论,表示二氧化氯比次氯酸类消毒剂更好,这一点我当时持怀疑态度。这从纯理论上来说可能是有依据的,因为次氯酸类消毒剂往往会由于其它有机物的干扰而降低效果,根据资料来看,影响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专家还有一个论据是次氯酸类消毒剂会产生致癌物三氯甲烷。
大阪府立大学的研究发现,在使用胎牛血清作为干扰物时,0.0024%浓度的二氧化氯仍然保持有效消毒能力,而相同浓度的次氯酸钠(84消毒液)消毒能力受到影响。 只要将浓度提高到0.008%,二者的消毒能力就都可以无视实验中血清的干扰,更遑论日常使用的0.1%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其浓度已经是它摆脱有机物干扰的十倍有余[6](当然,产生干扰的有机物的多少也有关系,日常消毒应该可以不用担心了)。格莱福斯瓦尔德大学和波鸿鲁尔大学的研究也有佐证,0.1%以上浓度的次氯酸钠,即便有有机物的影响,也能在1分钟内达到99.99%的杀灭效果[5]。
考虑到二氧化氯容易变质难易储存,日常使用便宜易得的84等次氯酸类消毒剂没有任何问题。
而所谓的三氯甲烷其目前仅仅是2B级别的致癌物,即”不论对动物还是对人,都搞不清它是不是致癌,怎么致癌“,仅仅是怀疑其有致癌性而已,其致癌性甚至远比不上咸鱼、烟草和木头渣子(这三者都是高的1A级致癌物)。三氯甲烷毕竟不是什么好东西,它还有一些其它急慢性毒性,使用84消毒片时还是需要注意通风和浓度适中,但不必过度担心,毕竟三氯甲烷产量极其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