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相较于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的硬件成本还是比较高,占空间。其应用场景没有扫码支付丰富。我们可以观察,在商超、餐饮以及便利店等场景中,收银空间是有限的,安放刷脸支付设备都会觉得局促。如果放两个更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商家只会选择一种设备,谁先占据谁就有优势。
扫码支付时代,几乎每家门店都张贴着微s信和支fb的收钱码,或者干脆是聚合支付条码。这个画面在刷脸支付时代也许将不复存在。刷脸支付是排他性的,很难做聚合支付。扫码支付的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中,取决于打开哪个应用,而刷脸支付的选择权掌握在商家手里,布局什么刷什么。
刷脸支付闭环特征更加明显,联通的难度在变大。银行卡是联网通用,扫码支付可以联码通用,到了刷脸支付,由于支付介质直接变成生物特征,不再是介质的聚合,而可能成为识别终端聚合。硬件的聚合非常困难,现在还没有技术做到一个刷脸终端支持做支fb和微s信。线下圈地竞争较以往会更加激烈。
刷脸支付很有意义,具有很强的话题性和市场颠覆能力。刷脸支付,涉及到人脸识别,存在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问题将挥之不去。相关机构正在制作刷脸支付的相关规章制度,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性保护并没有那么强,刷脸支付的政策前景依然不太明朗,但在几家巨头的竞争和推动下,市场前景看好。刷脸支付未来将在争议中前进,在规范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刷脸支付能否刷出移动支付新热度,让我们拭目以待。
所谓刷脸支付,是基于人脸识别的一项生物支付方式。作为移动支付领域的刷脸支付,不仅仅只是反映了科技发展的速度,更是从侧面映射出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从票证时代到现金时代,从带着钱包出门到只需带着手机行走,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带来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从POS到二维码,到聚合支付,再到现今的刷脸支付,都在佐证"安全、便捷"是移动支付领域中的各方所追求的核心。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了,支付宝、微s信成为了人们日常消费购物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半身"。相关数据显示,支付市场中,微s信与支付宝占据着全国高达90%的市场份额。2015年的春节,微s信支付的10.1亿次春晚红包收发量创造了一个新的数据,也就此拉开了两大巨头对弈的序幕。从商家到用户,两大巨头纷纷出招。2018年12月,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一代,开始跑马圈地,打响了继聚合支付之后的又一"战役",并在2019年9月,推出了新一代终端蜻蜓plus一体机和蜻蜓Extension分体机。
紧随其后,微s信支付在2019年3月推出青蛙,又于8月推出青蛙pro。10月,银联宣告正式入局,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蓝鲸",并联手微s信打破了终端壁垒。如此快速迭代的刷脸支付设备,除了是市场占有率的争夺,更是商户、数据、消费者、云市场等多维度的竞争。在竞争中,不管是支付平台、服务商也好,还是商户、消费者也还,或还是创业者也好,都应该在热潮中以下问题。
正确认识刷脸支付的优势与弊端。刷脸支付能够解决商家痛点,带给消费者新鲜的用户体验,更能方便一些特殊人群,提供便利的服务。专家指出,刷脸支付采集非常便利,这点便利既是优势,也是许多人在担心的隐患。人脸数据不能轻易更改,那一旦丢失会发生什么可想而知。应加快建立有关监管制度,让商家用的开心、消费者放心。
第二,突破现有技术,防范那0.01%的风险,打消用户疑虑。在各方的高额补贴、新零售大势所趋下,许多创业者纷纷入局,只为不落下风、错失先机,在这过程中,有关刷脸支付的负面新闻也在"冲业绩"。加大技术研发的攻关力度是技术开发平台方面要做的重中之重。
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应用,未来,取得用户信赖、培养全民刷脸支付的习惯,就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