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原料TRA(毒理学风险评估)及有害物质检测方案
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安全性评估,确保符合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版)、欧盟EC 1223/2009等法规要求。
1. TRA(毒理学风险评估)检测
(基于原料毒理数据评估安全用量)
(1)核心评估步骤
危害识别:
收集原料的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数据(参考OECD测试指南)。
数据库:ECHA、COSING、PubMed、TOXNET。
剂量-反应评估:
确定NOAEL(无观测有害作用水平)或BMD(基准剂量)。
例如:某防腐剂的NOAEL=10 mg/kg/day。
暴露评估:
计算SED(全身暴露剂量),公式:
SED=原料浓度×产品日用量×皮肤吸收率体重SED=体重原料浓度×产品日用量×皮肤吸收率
示例:面膜中某成分(1%浓度,皮肤吸收率5%,日用量10g,体重60kg):
SED=1%×10g×5%60kg=0.0083mg/kg/daySED=60kg1%×10g×5%=0.0083mg/kg/day
风险表征:
计算MoS(安全边际值):
MoS=NOAELSED(要求≥100)MoS=SEDNOAEL(要求≥100)
若MoS<100,需限制用量或提供额外安全性证明。
(2)测试方法
毒理学终点 | 检测标准 | 方法示例 |
---|---|---|
皮肤刺激性 | OECD TG 439(体外皮肤模型) | EpiSkin™、SkinEthic™重建表皮测试 |
眼刺激性 | OECD TG 492(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 | HET-CAM(替代动物实验) |
致敏性 | OECD TG 442C(DPRA) | 肽反应试验(体外预测) |
遗传毒性 | OECD TG 471-473 | Ames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
2. 有害物质检测
(针对禁用/限用成分、重金属、微生物等)
(1)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重点管控物质
类别 | 检测项目 | 限值 | 检测方法 |
---|---|---|---|
重金属 | 铅(Pb)、砷(As)、镉(Cd)、汞(Hg) | Pb≤10ppm, Hg≤1ppm | ICP-MS(GB/T 7917.2) |
防腐剂 |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尼泊金酯类 | MIT≤0.01% | HPLC(GB/T 30941) |
防晒剂 | 二苯酮-3、奥克立林 | 二苯酮-3≤6% | GC-MS(SN/T 1784) |
塑化剂 | 邻苯二甲酸酯类(DBP、DEHP等) | 总量≤0.1% | GC-MS(GB/T 28599) |
微生物 | 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 | ≤500 CFU/g | GB 7918.1-1987 |
(2)欧盟EC 1223/2009额外要求
CMR物质(致癌、致突变、生殖毒性):禁止使用(如甲醛、石棉)。
纳米材料:需单独申报(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3)检测技术对比
技术 | 适用物质 | 优势 |
---|---|---|
ICP-MS | 重金属(Pb、As、Cd、Hg) | 超高灵敏度(ppb级) |
HPLC-MS | 防腐剂、激素类 | 可检测多组分 |
GC-MS | 塑化剂、香精香料 | 适合挥发性有机物 |
PCR | 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快速精准(3小时出结果) |
3. 送检流程与报告
样品准备:
原料需提供CAS号、纯度、用途说明。
成品需注明配方比例(保密协议可选)。
检测周期:
TRA评估:5~10个工作日(依赖现有数据)。
有害物质检测:3~7天(常规项目)。
报告内容:
TRA报告:MoS值、安全用量建议。
有害物质报告:实测值与法规限值对比。
4.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
MoS<100 | 原料毒性高或用量过大 | 降低浓度或替换更安全原料 |
重金属超标 | 原料污染或生产环境问题 | 更换供应商或增加纯化步骤 |
防腐剂检出未申报 | 配方交叉污染 | 审核供应链并加强质量控制 |
TRA评估:基于毒理数据计算MoS,确保原料用量安全。
有害物质检测:重点监控重金属、防腐剂、微生物等。
法规依据: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欧盟EC 1223/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