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20004-2009是《纺织品面料防虫蛀性能试验方法》的行业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标准概述
标准编号:FZ/T 20004-2009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17日
实施日期:2010年4月1日
代替标准:FZ/T 20004-1991
起草单位: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
起草人:沈美华、俞觉等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标准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测试含有不同比例动物纤维(如羊毛、丝绸等)及其混纺织品的防虫蛀性能,包括纯动物纤维和混纺产品(动物纤维含量≥30%)。该标准还适用于评估防虫蛀剂在经过一定处理后的实际效果,以及确定防虫蛀剂的Zui低有效残留量。
三、测试原理与方法
测试原理:利用生物分析法,通过实际的虫蛀生物实验来评估纺织品的防蛀效果。将纺织品样品与特定的蛀虫种类(如常见的衣物蛀虫)接触,在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进行一定时间的试验,观察和计数蛀虫对样品的损害程度,从而评估纺织品的防蛀性能。
测试方法:
样品准备:选取代表性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干燥等,并裁剪成规定尺寸。
蛀虫培育:在培养种群中定期筛出成虫,将蛹放入广口瓶中进行培育,直至得到足够数量的幼虫用于试验。
试验设置:将防虫蛀处理与未防虫蛀处理的样品分别放入容器中,每个容器中加入规定数量的幼虫。在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避光放置一定时间(通常为14天)。
结果评估:测定样品的重量变化,评估样品的外观损害程度及幼虫成活情况,综合评定每一试样的防虫蛀性能。
四、测试条件
环境条件:按照标准规定的温湿度条件设置培养室,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蛀虫种类:使用标准规定的昆虫或其幼虫作为测试生物,这些昆虫应能够代表实际环境中可能侵害纺织品的蛀虫种类。
五、测试结果与评定
防蛀强度等级:根据不同产品的用途及不同国家对防虫蛀强度等级的要求,将防虫蛀性能分为不同的强度等级。例如,第一级强度为抵抗衣蛾,第二级强度为抵抗幕衣蛾、褐色家蛾等。
结果表示:测试结果应包括样品的重量变化、外观损害程度和幼虫成活情况等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综合评定试样的防虫蛀性能。
六、安全防范
检测者要求:防虫蛀的生物检测方法的整个过程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有经验的检测者完成。
操作规范:检测者应穿着防护服,采用规范的操作方法,避免发生意外的蛀虫丢失或无意造成周围蛀虫的生存繁殖后果,防止污染环境。
废弃物处理:所有污染的样品和废弃物均应有安全杀灭措施的处理。
七、标准意义
FZ/T20004-2009标准的实施,为纺织品面料防虫蛀性能的评估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方法,有助于确保纺织品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有效抵抗虫蛀,保持织物的完整性和使用寿命。该标准还有助于促进纺织品防虫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