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是中国几大税种中排名第四位,那其他几种税占比大概是,老大哥增值税,暂比40%左右,企业所得税老二,占比大概23%,消费税老三,占比大概9%,个人所得税老四大概占比7%。
而个人所得税有起征点,有专项附加扣除,月收入在1万的,个税基本都比较少,而承担个税比较多的还是企业高管,医生,律师、金融行业从业者等高收入个人,中国个税实行的是阶梯税率,Zui高到45%,对于年入百万级别的公司高管,交个税就交的有点肉疼,就在个税上削尖脑袋想办法少交,他们用了那些招法呢?我们盘点下:
第一招,找多人代领,一个非常古老但仍然被普遍使用的招数。
举例:兵的年度工资是100万,已经适用个税Zui高边际税率45%了,兵交税有点心疼啊,于是和公司串通好,让自己的兄弟帮忙带领一部分,兵家呢,有兄弟10人,10万,分拆开大兵,二兵,三兵啊,一直到10兵,每人领10万啊,税率不就大大降低了吗?
单从行政处罚角度来讲。个人构成虚假申报,属于偷税,处偷逃税款半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单位构成未尽扣缴义务,处应扣未扣税款半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第二招,费用报销代替。公司让个人找一些fapiao来报销,以报销款来替代工资。这样的好处是,对于公司来讲,可以降低对员工的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从而减少相关支数,弱化公司对员工的公司支付义务。当公司效益不好时,这部分以报销款形式体现的薪酬想砍掉就砍掉。对于个人来讲,报销款属于个人代替公司垫付的费用,根本来说属于公司发生的费用,报销款是不征个税的,于是个人可以降低名义工资,从而少缴个税。
报销款代替薪水的情况?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只是报销款占工资比例略有不同而已。报销代替薪水的性质介于偷税与bishui之间啊。一般来讲,如果金额占比很小,报销费用又能合理解释,问题不大,如果金额占比很大,费用支出不能有合理显示,fapiao也有问题,一查到就要受处罚了。报销代替薪水对个人来讲构成虚假申报,属于偷税,对于公司来讲,因为报销款背后的业务并不真实,构虚列支出,也属于偷税。如果报销款金额很大,票不是想找就能找到的呀,一般会通过某种途径购买,公司与个人大概率还会构成虚开fapiao类的犯罪,那可就犯大事了。
第三招,不入账,账外列支。
账外列支大概率就是和隐瞒收入存在的。
大家看各种偷税案例就知道了,老板们Zui粗暴,Zui直接的办法就是隐匿部分收入不入账,特别是针对TC端的业务,客户不要fapiao,大概率就是这部分收入不入账了,那这部分收入怎么处理呢?一部分兜兜转转到老板个人腰包,还有一部分用来成立一个企业的账外小金库。
账外小金库的钱可以拿来支付,不太好体现在账内的费用,就拿来给员工发工资。这部分公司因为账内并不体现,账外小金库呢,往往又是用个人卡设立的,个人卡给个人卡发钱,只要人数不多啊,一般不会想到这是工资。于是,这部分个人收入就不交税了。对企业来讲,有两个违法行为。隐匿收入这个动作已经构成偷税了,半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给员工支付薪酬这个动作呢,又没有代扣个税啊,构成未尽扣缴义务,半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个人做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时,如果没有申报这一部分收入,可能构成虚假申报,属于偷税。
实际上这里还有个更加大的风险,就是给员工留下了偷税漏税的BUG,让他有jubao你的证据了,这才是Zui可怕之处。实际中这样的案例就太多了。
比如:蜜雪冰城的股东通过个人卡向员工发奖金工资,利用私户bishui,使得员工达到免交个人所得税的目的,被税务局要求补缴了个税765万元。
第四招,用分红后发工资bishui。
用这招的老板,实际上是税法没有搞明白,这招高管是bishui了,企业可就了大亏,我具体给讲讲。
我们知道个税适用累进税率3%~45%,而股东分红适用的是固定的比例税率20%,只要收入在三四十万以上啊,那么直观来看,分红个税就要比个人个税划算。极个别老板会让公司先给自己分红啊,分红照章交20%个税,钱到手之后呢,老板从这些钱里给员工发工资。这种情况不能给太多人发,要不然账户流水显得有点异常,一般只给几个人,通常是高管,表面来看,这样就把个税降到了20%,只是由老板承担,高管则完全不报税。
老板的综合税率是真的只有20%吗?其实真实的税率要比这高得多。
什么是分红呢,是不是必须是交完企业所得税后才能分红,而正常的工资薪金则属于企业发生的成本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老板的综合税率应该是25%加上1-25%乘以20%等于40%。是交完40%的税后,再给高管发工资,是不是亏大了,所有老板身边有一个财税顾问多重要呀。
即便你这样多交税了,还是违法了,公司构成未尽扣缴义务,高管个人则构成偷税。其实,真要通过分红执行,还不如搞个员工持股计划,直接把钱分出去相对合规呢。
第五招,工资转变为其他收入
举例说明:
兵是公司财务总监,年薪150万,适用个税,Zui高边际税率45%,税率是不是有点高。
于是和老板协商之后,兵在园区设立一个个体工商户或者个人独资企业啊,名义上为公司提供了财务顾问fuwu,公司给兵控制的个体户或个独支付咨询费150万。个体户或个独给公司开票,公司做费用。个体户个独不交企业所得税,而是由投资人交经营所得个税,税率5%~35%啊,这就已经比工资薪金Zui高税率要低了啊。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园区的个体户个独还能设法搞一个核定征收啊,当然现在个独比较难核定了,可能核定后个税只有0.5%,税率陡降。
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用这个政策,不光是对高管,许多房地产公司要求旗下的房产中介每人设立一个个体户,快递公司要求快递员设立个体户,外卖公司要求外卖员设立个体户,美其名曰帮你节省个税,公司则摆脱了给你缴纳社保、公积金的义务,公司也不受劳动合同的限制,想开除你就开除你。因为你从公司员工变成了外部的fuwu提供者,公司想踹掉你这个供应商,不需要任何理由,当然前提是你们没签劳动合同。
还有就是个人不设立个体户或个独,直接给公司提供相关fuwu,去做自然人daikai,也有个税核定的。有的公司会和高管签一个租赁协议,高管把车租给公司,公司给高管支付租赁费,高管则去税务局daikaifapiao给公司,名义上是高管把车租给公司用了,其实呢,车仍然归高管个人使用,即便不考虑个税核定财产租赁所得个税是20%,如果高管工资比较高的话,也是很划算的。
虚假转换这种情况,因为公司和个人户、个体户、个独间并没有发生真实业务,公司会构成虚列之处,属于偷税,个人属于虚假转换,收入性质也属于偷税,公司和个人都涉嫌虚开fapiao的犯罪。
我还说一点,兵是和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兵每天要打卡,也受到公司制度的约束,公司完全就是按照员工管理兵的。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关系的认定不仅仅依据合同名称,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实际权利义务关系。所有这里兵实际还就是公司员工。
第6招,高低搭配填补
这个在金融行业真的比较普遍哦,那具体怎么做的呢?
举例:公司财务总监兵年薪150万,王会计年薪10万,兵总监Zui高边际税率45万%,汪会计适用的税率啊,很可能只有3%。发工资时,公司把一部分兵总监的工资发到王会计那里,扣税之后,王会计再把属于兵的工资扣除,替兵交的个税以后转给兵。这样兵就可以少交个税了。
这个招数在一些证券投行很常见啊,他们收入高,往往一个大项目做下来,有一大笔项目奖金砸下来,领导个税太高,于是把自己的工资分摊给手底下几个人交税啊。
这种操作肯定需要公司配合呀,公司会构成未尽扣缴义务,半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个人则构成虚假申报,属于偷税啊,半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