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开幕。
开幕式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发布。指标体系从微观层面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从宏观层面对区域培育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各级中小企业部门持续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不仅靠企业自身扎根拔节,也要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了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就推出了一套新的评价指标,成为衡量培育效果的一把“标尺”。
/
一
/
编制背景



1.中小企业群体:跨过优质中小企业梯队的门槛后其后续的发展质效缺乏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2.地方主管部门:加强对各地区培育服务工作的指导和评价。
/
二
/
编制目的



1.对地方提供质量标尺:提供衡量培育成效的质量标尺,指导地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服务。
2.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企业发展质量动态监测,引导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3.支持机构优化服务:探索利用大数据手段,为企业精准画像,从而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增信在内的各类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
三
/
编制原则
质量为先、科学客观、综合评价



指标设计:强化定量评价。参考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探索应用更具科学性的指标,如:发明专利网络点度中心度、发明专利集中度。
指标处理:算法科学合理。采用企业近三年平均值+按照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平减。降低不同年份波动影响提高不同行业企业可比性。
权重设置:突出发展质量,对于涉及发展质量、培育质量的具体指标赋予更高权重。
数据来源:采用quanwei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具有特点为可得、可信、可操作。
/
四
/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套
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从微观层面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权重占比50%,企业评价结果是对区域评价的重要内容。
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对区域培育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包含企业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