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和支付宝两个平台竞争如火如荼的近期,刷脸支付赛道也迎来“国家队”成员。据《北京商报》报道,自2018年底推出刷脸支付试点后,今年,银联刷脸支付业务布局明显提速。据悉,银联刷脸支付目前正在试点营销阶段。在云闪付APP中,刷脸支付这一板块已经悄然在广州、杭州、武汉、宁波、合肥、嘉兴、长沙7个城市陆续上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人员表示,网络支付(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规模快速增长,背后是大众支付偏好的转变,网络支付交易规模持续上升,这也是我国网络支付市场发展的写照。对此,业界有声音指出,现在正是比拼用户黏性的时候,银联、支付宝、微信想抢占市场,重要的是在用户黏性上下功夫。
评价褒贬不一 推广尴尬如何解
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有人认为,刷脸支付已是大势所趋,乘上这班“快车”或许能挣到盆满钵满;也有人表示,实践证明,目前,市场对这一支付手段的态度暧昧,刷脸支付在推广中或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据报道,有商家和消费者表示,刷脸设备利用率较低,体验也没有二维码支付好,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对其推广前景并不看好。北京某数据科技公司总裁对媒体表示,刷脸支付相较于二维码,优势在于去掉了手机这一介质,但介质的缺失,也意味着人脸信息的泄露变得更加容易:“刷脸支付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终端硬件采集到的信息与云端存储的信息进行对比,看信息是否一致,解锁完成人脸支付。如果云端生物数据库发生信息泄露,那对账户的安全也会带来一定风险,说个人信息的外泄,是人脸支付可能面临的比较大的风险。”
利用各方“混战”趁机“割韭菜”的也大有人在。10月17日,有人指出,刷脸支付的出现,给一些人带来了新的“商机”,比如拉人头搞加盟收费代理等,而这些手段与传销、微商如出一辙。文章在社交平台刷屏后,有人担忧,跟上刷脸支付这波风潮,是否有可能遭遇诈骗的风险,沦为“韭菜”?
不论是何种担忧,舆论普遍认为,各类乱象的出现均预示着市场的不成熟导致当下刷脸支付存在诸多潜在风险。有评论指出,许多支付平台之推广“刷脸支付”更多还是出于“抢位”的心理,是为了避免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刷脸支付当前都更适合作为一个实验性质的支付工具,而缺乏大规模应用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