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不久前上线的掌上智慧法院平台,着实让社会公众和案件当事人“惊艳”了一把:利用平台包含的“微诉平台”和“掌上四中”两个微信小程序,扫码、搜索或从微信公众号菜单进入,在“掌心里、指尖上”就能享受移动司法服务。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北京四中院并非全国s个“吃螃蟹”的法院。2017年下半年以来,广东广州、浙江宁波、江苏等地法院纷纷上线以微信小程序为支撑的移动办案诉讼平台,继进行商事调解多元APP、掌上法院APP等尝试后,功能更加齐全、使用更加便捷的微信小程序已经加入到“智慧法院”序列。
手机打官司减少奔波
2017年12月27日14时左右,距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电子商务合议庭开庭还剩几分钟,书记员和一方当事人的代理律师早已到庭就座,另一方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却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杭州。
拿出手机,打开“广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的在线开庭功能,完成微信实名验证后,几秒钟,这名代理律师就出现在广州中院法庭显示屏的合成画面上。书记员请合议庭就座,审判长敲响法槌,宣告庭审正式开始。
广州中院工作人员隋岳告诉记者,2017年11月17日,包含19项诉讼服务功能的微信小程序“广州微法院”3.0版正式上线。其中“微诉讼”模块提供排队叫号、诉讼指引、手机立案、费款缴纳、手机阅卷、在线开庭6项功能。当事人可以通过这些功能,在线完成排队取号、立案、缴纳诉讼费、阅卷、开庭等几乎所有诉讼活动和诉讼辅助活动。
使用微信平台打造掌上智慧法院,为各方提供诉讼便利,同样为北京四中院采用。据介绍,北京四中院掌上智慧法院平台上线当天,就有当事人借助平台成功立案。上线两周,有10多人通过“行政预约立案”服务成功立案,40多人次使用“远程补正”服务。
“通过掌上智慧法院,当事人可以在任意时间提交立案申请,预约立案时间,减少了窗口人多排不上号的情况。远程补正功能,减少了当事人因材料不全往返法院的奔波。”北京四中院副院长程琥说,掌上智慧法院平台降低了跨区划管辖案件给当事人带来的诉讼不便,有利于提高法院的审判质效,也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便利,真正把“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落到实处。
身份识别严保护隐私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当事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广州中院智慧法院办公室主任林武坛说,微信用户基数大,小程序内嵌在微信里,无需下载不占内存,操作简单反应快捷,能够实现“刷脸查案”和“在线庭审”,解决诉讼的时间和空间障碍。
其他人会不会盗用信息查看案件?面对这样的疑问,林武坛回应说,手机立案、手机阅卷、查询进展等功能均需通过身份验证,小程序具备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双重保险,充分保护当事人隐私。
据了解,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的智慧法院平台——“余姚微法院”小程序,近日取得人脸识别功能接口,当事人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需要对着屏幕拍照并读取动态验证码,系统自动比对公安数据库信息,完成人脸和语音双重身份识别。
余姚法院副院长余国英说,微信小程序无须使用者互相添加好友,不会产生个人私密信息交互。
有网友担心,“微法院”在线庭审是否有损法庭的严肃性?隋岳说,“广州微法院”的在线开庭功能与其他视频开庭有着本质区别,一般的视频开庭,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把法庭搬到各种视频聊天平台上,而“广州微法院”是为通过实名验证的远程当事人,开通了一条突破时空限制到达广州中院实体法庭的通道,把当事人从网上请进法院的科技法庭,必须严格遵守所有的法庭秩序和程序,全程都会进行录音录像,极大地保持了法庭的庄严感和司法礼仪。
拓展多功能提高质效
“‘余姚微法院’平台让我看到执行全过程,以前真不知道法官为审理案件做了这么多工作。”申请执行人江浩拿到执行款后激动地说。
据介绍,对于申请执行人关心的执行事项,“余姚微法院”提供见证式执行模式——申请人可以实时看到法官上传的查控结果、执行现场图片或视频。
统计数据显示,“余姚微法院”上线至今,共完成在线民商事立案2043件、执行立案383件,结案487件。
据了解,在建设“微法院”过程中,各地法院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北京四中院对接人民法院出版社法信数据库,在微信小程序中加入类案智推功能。使用者语音输入问题时不用法言法语,系统后台也能智能抓取关键词搜索相关文书和法律条文,提供免费诉前咨询服务。这项服务不仅服务于当事人也服务于法官,既为当事人事先打下合理的心理预期,也避免同案不同判的发生。
海南省三亚市中级人民法院基于微信小程序,打造全国shou个“智慧法院电子送达平台”,利用微信小程序人脸识别功能,优化了办案法官、代理律师之间的沟通流程。
近日,“广州微法院”进驻微信城市服务。隋岳说,这意味着广州市民可在微信“钱包”入口“城市服务”中的法院栏目找到“广州微法院”,退出后也可以直接在小程序列表前段找到这项服务。这是广州中院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司法服务的又一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