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测试目的
评估硅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储锂能力,直接反映其作为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潜力。
2. 测试方法
恒流充放电测试:
电压范围:0.01-3.0V(vs. Li⁺/Li)。
测试温度:25℃(±2℃)。
倍率性能:评估不同电流密度(如0.1C、1C、5C)下的容量衰减。
设备:蓝电LandCT2001A型电池测试系统或Arbin系列电池测试系统。
步骤:
关键参数:
将硅碳材料制备成电极片,组装成半电池(以为对电极)。
在恒定电流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如0.1C倍率),记录电压-容量曲线。
计算首次充放电比容量(mAh/g)及循环稳定性(如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
3. 结果分析
首次库伦效率:需>85%(硅含量越高,效率可能越低,需根据材料特性调整)。
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应>80%,反映材料结构稳定性。
倍率性能:高倍率下容量衰减越小,材料动力学性能越优。
1. 测试目的
表征硅碳材料的吸附特性,影响电解液浸润性、SEI膜形成及锂离子传输效率。
2. 测试方法
BET气体吸附法:
脱气温度:300℃(确保微孔结构充分暴露)。
吸附气体:高纯氮气(99.999%)。
设备: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如国仪量子自研设备)。
步骤:
关键参数:
样品预处理:在90℃真空条件下加热1小时,再在300℃真空条件下加热6小时,去除表面水分及杂质。
氮气吸附测试:在液氮温度(77K)下测量吸附-脱附等温线。
计算比表面积:通过BET方程计算多点BET比表面积(单位:m²/g)。
3. 结果分析
典型范围:硅碳材料比表面积通常在1-10 m²/g(避免过高导致副反应)。
孔径分布:
微孔(<2nm):提供高比表面积,增加硅负载位点。
中孔(2-50nm):硅纳米颗粒沉积场所,促进锂离子传输。
大孔(>50nm):电解液渗透通道,加速离子扩散。
案例:某多孔碳骨架材料BET比表面积为1438 m²/g,微孔面积占比74.4%,显著提升硅分散性。
1. 测试目的
控制硅碳材料中铪杂质含量,避免影响电池性能(如铪可能催化电解液分解)。
2. 测试方法
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
原理:在酸性条件下,硅与钼酸铵生成黄色硅钼杂多酸,还原为硅钼蓝后,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步骤:
标准:参考YS/T 399—2013《海绵铪》,原子能级材料中硅含量需<0.002%。
样品溶解:用和硝酸溶解硅碳材料,加入硼酸掩蔽氟离子。
显色反应:在pH1.5条件下,加入钼酸铵和还原剂(如抗坏血酸)。
吸光度测量:在800nm波长下测定硅钼蓝的吸光度,计算硅含量(间接反映铪含量,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
仪器分析法(ICP-OES/ICP-MS):
设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OES)或质谱仪(ICP-MS)。
步骤:
优势:灵敏度高(可检测ppb级铪),适合痕量分析。
样品消解:用王水(HCl:HNO₃=3:1)溶解硅碳材料。
仪器分析:通过等离子体激发样品中的铪原子,测量特征光谱强度。
3. 结果分析
限值要求:根据应用场景设定铪含量阈值(如电池材料需<0.001%)。
干扰排除:需消除硅、锆等共存元素的干扰(如通过Rietveld精修定量相含量)。
| 成立日期 | 2020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周乐辉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经营范围 | 无损、环境、土壤、水质、金属材料、劳保用品等检测服务 | ||
| 公司简介 | 江苏广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价值观:安全第一,公正廉洁,尊长敬司,创新为魂,应用为重,励精图治。经营服务理念:用心服务,用先进科学检测技术为客户发现、消除火灾隐患,追求安全与经营效益的双赢,造福社会。企业行为准则:方法科学,诚信经营,坚持原则,为客户提供公正、科学、高效的优质服务。员工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尊长敬业;笑看得失,莫议人非;爱岗敬业,和合处世;技术精湛,服务至上;遵章守法,勇担责任。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