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11项措施如何“送钱”给中小企业?
1、 融资支持:破解“钱荒”难题
政策内容:
- 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八成担保产品的申请期两年,并将“还息不还本”安排再延一年。
- 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扩大对电商的融资支援,并扩展免费买家信用调查服务覆盖范围。
企业受益案例:
某初创科技企业通过“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获得500万港元低息贷款,利用“还息不还本”政策缓解首年还款压力,成功研发AI算法并签约3家跨境电商客户,年营收突破2000万港元。
数据支撑:
- 政策延长后,预计惠及超10万家中小企业,释放流动性约300亿港元。
- 电商融资支援计划覆盖企业数量增加40%,免费信用调查服务降低企业风控成本30%。
2、 降费减负:真金白银省成本
政策内容:
- 减收非住宅用户50%水费及排污费(每户每月上限1万港元及5000港元),约26万用户受益。
- 减收工商业污水附加费50%,约3.5万饮食业商户受益。
- 豁免小贩、食物业、渔农业等23类牌照首次签发或续期费用,逾6万持牌人受益。
企业受益案例:
一家中型餐厅每年水费及排污费支出从24万港元降至12万港元,工商业污水附加费从8万港元降至4万港元,年节省运营成本16万港元,相当于新增2名员工薪酬。
数据支撑:
- 政策实施首年,政府减收费用总额预计达45亿港元。
- 饮食业商户平均单店年节省成本约5万港元,可转化为研发投入或员工福利。
3、 餐饮业松绑:简化流程促创业
政策内容:
- 推行“先发牌、后审查”模式,允许新经营者边开业边申请正式牌照。
- 露天座位审批采用跨部门“会审”,设立标准地租,部分申请无需增加厨房及洗手间设施。
企业受益案例:
某网红茶餐厅通过“先发牌”模式提前1个月开业,利用露天座位“会审”快速扩展外摆区,首月营业额达80万港元,较传统审批模式提升40%。
数据支撑:
- 餐饮业发牌周期从平均3个月缩短至1个月,新店开业速度提升60%。
- 露天座位审批时间从2周压缩至3天,外摆区利用率提高50%。
4、 企业出海:政府助力拓国际市场
政策内容:
- 向“BUD专项基金”注资14.3亿港元,资助范围扩至“一带一路”等8个经济体。
- 设立“经贸一站通”平台,整合海外办事处资源,组织商务考察及投资对接。
- 未来三年在内地和东盟举办“香港好物节”,推广香港品牌。
企业受益案例:
某珠宝企业通过BUD基金获得200万港元资助,在迪拜设立分公司,参与“香港好物节”后,中东市场订单量增长300%,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港元。
数据支撑:
- BUD基金覆盖企业数量增加50%,单家企业Zui高资助额达700万港元。
- “经贸一站通”平台已促成超2000场商务对接,签约率达35%。
5、 数字化转型:补贴推动电商升级
政策内容:
- 优化“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资助企业应用AI及网络安全方案。
- 推行“创意·电商无限”计划,链接港企与电商服务商。
企业受益案例:
某服装品牌通过数码转型计划引入AI库存管理系统,库存周转率提升40%,通过“创意·电商无限”计划与天猫国际合作,线上销售额占比从15%跃升至45%。
数据支撑:
- 数码转型计划覆盖企业超1万家,AI应用使运营效率平均提升25%。
- 参与“创意·电商无限”计划的企业,跨境电商渠道销量增长60%。
6、 基建投入:工程项目释放新机遇
政策内容:
- 未来两至三年额外预留300亿港元加大工程项目开支,带动建筑、工程及配套产业发展。
企业受益案例:
某建材供应商因北部都会区基建项目,订单量激增200%,年营收从5000万港元跃升至1.5亿港元,并新增3条生产线。
数据支撑:
- 基建投资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5万个,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超10万人。
- 建材、工程咨询等行业营收年均增长15%,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7、 创科支持:专利评估助力技术转化
政策内容:
- 推出两年期先导计划,支援中小型创科企业进行专利评估。
企业受益案例:
某生物科技企业通过专利评估计划,将3项核心技术估值从500万港元提升至2000万港元,成功吸引风险投资1000万港元,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数据支撑:
- 专利评估计划覆盖企业超500家,技术转化率提升40%。
- 获资助企业平均获得融资额增加300万港元,估值溢价率达200%。
8、 人才政策:动态匹配产业发展需求
政策内容:
- 优化人才清单,定期检视需求,延长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
- 举办“全球人才高峰会周”,加强海外推广及招揽。
企业受益案例:
某金融科技公司通过人才政策引进3名专家,研发出跨境支付系统,客户量突破10万,年处理交易额达50亿港元。
数据支撑:
- 人才政策实施后,高端人才留港率从65%提升至80%,关键岗位填补周期缩短40%。
- 全球人才高峰会周吸引超5000名国际人才参与,签约率达25%。
9、 市场准入:简化食肆发牌制度
政策内容:
- 暂准牌照允许边开业边申请正式牌照,转手后新经营者可更快开业。
企业受益案例:
某连锁餐厅通过暂准牌照快速开设分店,单店投资回收期从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3年内门店数量从10家扩张至30家。
数据支撑:
- 食肆发牌周期缩短50%,新店开业成功率提升30%。
- 连锁品牌扩张速度加快,年均新增门店数增长40%。
10、 税收优惠:低税率减轻企业负担
政策内容:
- 利得税税率16.5%,首200万港元利润税率8.25%,且仅对源自香港的利润征税。
企业受益案例:
某贸易公司年利润500万港元,通过税收优惠节省税款12.75万港元,相当于新增1名销售人员的年薪成本。
数据支撑:
- 香港企业综合税负较内地企业低40%,离岸收入免税政策覆盖企业超8万家。
- 税收优惠使企业净利润率提升3-5个百分点,竞争力显著增强。
11、 金融创新:强化股票市场竞争力
政策内容:
- 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企业受益案例:
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科企专线”在港上市,募资10亿港元,市值突破50亿港元,成为行业龙头。
数据支撑:
- “科企专线”已协助20家企业上市,募资总额超200亿港元。
- 港股通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增长30%,人民币计价股票流动性提升50%。
香港开公司创业:五大核心优势解析
1、 税收制度:低税率与免税政策
优势体现:
案例:
某跨境电商企业年利润800万港元,在香港缴纳利得税68万港元,而在内地需缴纳企业所得税200万港元(税率25%),税负降低66%。
2、 地理位置:亚洲枢纽与自由港
优势体现:
案例:
某物流企业利用香港自由港政策,将转口贸易成本降低20%,年处理货量突破100万标箱,成为亚太区前五大物流服务商。
3、 金融体系:融资渠道多样
优势体现:
案例:
某科技企业通过港交所上市募资5亿港元,市值突破30亿港元,并利用香港金融市场完成3次并购,快速扩张业务版图。
4、 法律体系:普通法保障商业稳定
优势体现:
案例:
某制药企业通过香港法律体系快速完成专利侵权诉讼,获赔2000万港元,维护了市场独占权。
5、 政策支持:政府补贴与资源整合
优势体现:
案例:
某制造业企业通过BUD基金获得300万港元资助,在越南设立工厂,年出口额突破1亿港元,成为集团海外生产基地。
香港开公司实操指南:条件、流程与注意事项
1. 注册条件:六大核心要求
(1)公司名称:
(2)股东与董事:
(3)注册地址:
(4)法定秘书:
(5)注册资本:
(6)经营范围:
(7)合规要求:
2、 注册流程:五步完成
(1)名称核准:
(2)准备文件:
(3)提交注册:
(4)领取证书:
(5)后续维护:
3、 注意事项:四大风险点
(1)行业牌照:
(2)税务合规:
(3)资金流动:
(4)运营实质:
香港创业的三大趋势
1、 数字化转型:AI与电商成为必选项
趋势体现:
案例:
某珠宝品牌通过AI推荐算法,将客单价从2000港元提升至5000港元,复购率提高30%。
2、 绿色经济:环保产业爆发期
趋势体现:
案例:
某农业科技企业通过政府资助研发智能灌溉系统,节水效率提升40%,获订单超5000万港元。
3、 区域合作:“一带一路”与大湾区融合
趋势体现:
案例:
某工程企业参与中老铁路项目,通过香港平台融资5亿港元,年营收突破10亿港元
- BUD基金覆盖“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出海门槛降低。
- 北部都会区开发带动跨境基建、科创合作。
- 政府推动渔农业现代化、休闲渔农业发展,建立食品产业园。
- 环保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获政策倾斜。
- 政府补贴推动企业应用AI库存管理、智能客服等工具。
- 跨境电商渠道销量占比超50%,传统企业需加速布局线上。
- 需具备实际办公场所、员工及董事会记录,否则可能丧失税收优惠资格。
- 利润分红、服务费等资金汇出需符合转移定价规则,避免税务风险。
- 离岸收入需通过审计证明商业实质,否则可能被追缴税款。
- 金融、教育、医药等敏感行业需申请额外牌照,否则可能面临罚款或停业。
- 每年进行年审、无营运审计报告和税务申报(零申报)。
- 审核通过后领取公司注册证书和商业登记证(通常1-2周)。
- 委托秘书公司或自行提交至公司注册处,缴纳政府费用(约2000港元)。
- 股东/董事身份证明、住址证明、公司章程、注册申请表。
- 通过香港公司注册处核名查重(1小时内出结果)。
- SCR备案(重要控制人登记册),每半年更新一次。
- 绿色运营承诺书,接受定期抽查。
- 描述宽泛(如“贸易、咨询”),无严格限制,涉及敏感行业需额外申请牌照。
- 默认1万港元(Zui低可至1000港元),无需实缴,股东责任限于持股比例。
- 需为香港居民或持TCSP牌照的秘书公司,负责处理政府文件及合规事务。
- 必须为香港本地实体地址(不可用邮政信箱),可委托秘书公司提供。
- 至少1名股东和1名董事,可由同一人兼任,无国籍和居住地限制(需年满18周岁)。
- 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及近3个月住址证明。
- 中英文结合(不可仅用中文),英文需以“Limited”结尾,中文需以“有限公司”结尾。
- 禁止使用“银行”“信托”“皇家”等敏感词汇,需通过核名查重。
- BUD基金、科技券计划等补贴政策累计金额近千万港元。
- “经贸一站通”平台提供海外商务考察及投资对接服务。
- 法律透明度高,法规完善,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 知识产权保护严格,专利申请周期短。
- 银行贷款、上市融资、风险投资等渠道丰富,资金流动自由。
- 港交所上市规则灵活,支持“同股不同权”及第二上市。
- 位于亚洲心脏地带,是中国与世界的桥梁,物流体系完善。
- 自由港地位,货物进出无需缴纳关税。
- 利得税税率16.5%,首200万港元利润税率8.25%,离岸收入免税。
- 无增值税、消费税、资本利得税,避免双重征税。
银河集团的“好生意”和“真经营”一站式服务
面对高才通、优才、新投资等申请和后续续签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选择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办理成为越来越多申请者的优先选择。银河集团作为香港身份规划领域的企业,提供从申请到永居的一站式服务,包括:
申请阶段:根据申请人背景定制申请方案,确保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续签阶段:提供续签策略规划、材料审核、入境处补件应对、签证激活指导等服务。永居阶段:提供永居资格评估、材料整理、在线申请提交等服务。1、 银河集团「好生意·真经营」服务
针对想要在香港创业自雇续签的申请人,银河集团推出「好生意·真经营」服务,通过真实合规经营香港业务,达到续签要求,并产生投资回报,实现续签+投资回报双赢。
真经营:提供港岛中区海景办公空间,配备智慧门禁和智能柜7×24小时无间断服务,以及管家、行政、秘书等后勤支持,商业落地小组全程护航运营。生态圈赋能: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促成商业合作,帮助创业者融入香港商业生态。适用人群:适合想把业务转到香港的老板,通过香港公司拓展业务、享受税收优惠,满足续签要求,并有机会以人才标准完成续签,一次拿下6年签证。2、 银河集团「好生意」服务
针对需要在港自雇续签但不知道做什么业务的朋友,银河集团新推出「好生意」服务,帮助申请人在香港盘一个好生意,现有店铺易上手,不仅可以续签,回本周期可见,能带来持续的投资回报。
服务内容:
项目库:在库项目超过2000+,覆盖各行各业,全都是真实店铺,从现有东主手中收购,帮助申请人无缝对接香港创业。全托管代运营:专业团队负责日常经营、引流升级,用户只需选项目、投资金、收报告,人在内地也能轻松管理。适用人群:适合在港无业务的续签人士,通过收购现有店铺,利用香港营商环境优势,一键开启无痛创业。银河集团的“好生意”和“真经营”服务,通过项目匹配、合规运营、风险隔离和续签指导,全面性解决了香港创业和身份续签中的关键痛点,尤其适合希望低成本、低风险进入香港市场并稳定续签的内地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