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剂是一种用于减少或防止物体产生静电的化学物质或混合物。
抗静电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物体的电导性来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抗静电剂的主要成分通常是一类具有表面活性剂特性的化合物,它们能够降低塑料表面的电阻率,从而减少静电的积聚。
抗静电剂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增加塑料平滑性:抗静电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使得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不易产生静电。
形成导电通道:通过引入亲水基团,增加塑料表面的吸湿性,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抗静电剂在材料表面形成导电性的连续膜,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例如,聚氧乙烯蓖麻油、聚氧乙烯月桂酸酯、聚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它们含有醚段,极易通过氢键与空气中水分结合并形成导电通道。
增加塑料表面离子浓度:抗静电剂能够赋予制品表面具有一定吸湿性与离子性的薄膜,从而降低表面电阻率,使已经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
降低材料表面电阻率:抗静电剂通过吸收环境水分,降低材料表面电阻率达到抗静电目的。环境湿度越高,抗静电剂分子的吸水性就越强,抗静电性能就越显著。
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高分子型抗静电剂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类新型抗静电剂,属亲水性聚合物。
抗静电剂成分检测常用的检测仪器:
核磁共振仪(NMR)、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热谱仪、电镜、表面电阻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