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器械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扮演着至关的角色,它们被应用于手术、诊疗以及其他医疗程序中。器械在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中难免会接触到细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这就要求其经过的灭菌处理。辐照灭菌常见高效的灭菌方式,在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应用,是那些不能承受高温或化学灭菌的器械。
辐照灭菌主要γ射线、电子束等高能辐射,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抑制其生长繁殖,实现灭菌目的。许多人对辐照灭菌的剂量问题存在疑问,特别是“一次性器械辐照灭菌剂量20-25剂量才能做到无菌”的说法。
一、一次性医疗器械辐照灭菌操作
一次性医疗器械来说,辐照灭菌技术的一个优势是能够在不使用高温或化学药品的情况下,地消除细菌、病毒、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特别那些不能耐受高温或受化学物质污染的医疗器械。相比其他灭菌方法,辐照灭菌具有较高的性和较低的副作用,能够地杀灭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辐照灭菌的效果和所使用的辐射剂量密切相关。过低的辐射剂量灭菌不彻底,过高的剂量又对器械本身造成损害,是材料结构的破坏、物理性能的下降等。找到一个合适的辐照剂量,既能完全灭菌,又不损害器械性能,是辐照灭菌技术中的一个课题。
二、20-25剂量对一次性器械灭菌的适宜性
在讨论一次性器械的辐照灭菌剂量时,常常提到20-25剂量的范围,剂量范围被认为是既能灭菌,又能保持器械物理性能的佳选择。剂量的单位是kGy(千戈瑞),表示辐射的能量强度。根据相关研究和实际应用,20-25kGy的辐射剂量能够绝大多数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的完全灭活。
20-25kGy的剂量足以破坏微生物的DNA或RNA,阻止它们的复制和繁殖,彻底消除感染的病原体。不同的微生物对辐射的敏感度不同,一些病原微生物需要较高的辐射剂量才能被彻底杀死,20-25kGy的剂量能够覆盖大多数常见病原体,包括致病性细菌、病毒和真菌。
剂量范围被认为是安全的。较低的辐射剂量微生物无法完全灭活,存在潜在的感染风险。过高的辐射剂量则会对一次性器械的材质造成损害,特别是塑料、橡胶等材料会因过度辐照发生物理性能的改变,如脆化、变形等。20-25kGy的剂量能够在杀菌的,大限度地保持器械的质量和性能。
三、辐照剂量对医疗器械材料的影响
辐照灭菌具有的杀菌效果,但它对一次性医疗器械材料的影响不可忽视。不同的材料对辐射的耐受性差异较大,过高的辐照剂量会器械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以常见的医疗器械材料——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和热塑性聚氨酯(TPU)为例,材料在高剂量辐照下会发生变形、颜色改变、力学性能下降等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影响,辐照灭菌的剂量控制。20-25kGy的剂量被认为是安全的范围,它足以杀灭微生物,不至于破坏材料的结构。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器械的功能性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过高的辐射剂量器械表面的性能退化,出现破损或失效。对辐照剂量的控制,能够灭菌效果的,避免对材料的损害,保持器械的原有性能。
辐照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材料的辐照剂量标准也在不断。行业内的相关标准会规定具体材料的辐照剂量上限和小剂量,既能达到灭菌要求,又不会对器械产生过度的辐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