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资金相关科目
风险一: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出现负数
正常来说,一个企业的货币资金科目不可能是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很可能是会计科目使用错误,从而反推出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说明企业财务报表风险比较高。
风险二:库存现金本期交易频繁或者期末余额过大
对很多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只要能把货款收回来就行,一般不会太在意采取哪种结算方式,只要能降低采购支出成本,大都不会在乎现金支付还是转账支付。大额现金交易引起的风险未引起企业经营者足够的重视。企业用现金收取货款或者支付款项,无法证明资金流和货物流的一致性,可能涉及虚开发票风险;企业用现金支付业务款项,可能存在虚构费用,利用现金不易留下资金运行痕迹的特点,来逃避有关部门监管。
2、往来类相关科目
风险一:应收账款为负数
应收账款是负数说明有多收到的货款,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存在的。要么是核算错误,例如不设置往来科目,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均在一个科目核算;要么就是为了隐瞒收入,故意将收回的货款计入应收账款贷方。
风险二:本期新增应收账款超过收入的80%
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企业在完成销售后,一般很快就能收到款项,如果本期新增应收占销售收入过高,说明绝大部分款项没有收到,业务的合理性、真实性会受到质疑,可能涉及虚开发票风险。建议结合行业特点,对该部分收入进行梳理,如果属于真实业务,保存好合同、业务沟通记录、货物或服务交付验收单据、开具的发票等资料。
风险三:本期新增应付账款超过收入的80%
应付账款是企业购进货物或者服务后未支付的款项,如果本期新增的应付账款占销售收入大于80%,说明有很多供应商的款项没有支付,一般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我曾遇到一个客户,销售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业务回款却很少,账面增加了很多未付的供应商货款。很明显,一个没有经营现金流的企业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原来是企业为了融资,人为放大收入,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从外面买入了很多发票抵扣成本,结果可想而知了。
风险三:预收账款核算不规范
通常我们将发货或服务发生前收到的货款计入预收账款,待后期交付后结转收入。一些财务在核算时将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对冲,人为调节收入,少缴税款;或者是将预收账款和银行存款对冲,收款方和原来的付款方不一致,掩盖将公司资金转出的事实。
风险三:其他应收款变动大或期末余额过大
做过财务的小伙伴应该都知晓,“其他应收款”是财务报表的“垃圾箱”,其他科目塞不了,都往“其他应收款”科目塞,现在连企业的老板也经常将“先挂到其他应收款,以后吧”这句话挂在嘴边了。其实其他应收款主要核算三类业务,内部往来款、外部往来款和其他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款项。如果其他应收款余额过大,与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匹配,尤其是超过应收账款的余额,这可能会引起税务局的注意。税务局会检查其他应收款的详细记录和原始凭证,以核实余额过大的原因。例如股东通过其他应收款从公司支取资金,有可能被认定抽逃资金,并且年底没有清账,需要视同分红进行处理。
风险四:其他应付款变动大或期末余额过大
新公司实施后,一些老板们为了规避实缴问题,先以较低的金额注册公司,把超过注册资金的部分计入其他应付款,希望规避后期企业产生债务后可以先对自己清偿。且不说这样的做合不合法,单从税务角度看,其他应付款变动过大,说明企业的经营现金需要垫付,而这些资金是股东的自有资金还是隐藏的账外资金就很难说清楚了。
3、存货项目
风险一:存货周转率偏低预警
主要关注存货周转率和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太低,可能存在不计、少计或者漏记收入的情况,相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存在少计问题。曾遇到一个客户咨询,他们主要是做干果加工的,Zui近税务部门说他们存货一直在增加,收入却变得很少,让自查一下是否存在少记收入、存货是否真实存在。因为该客户的销售有一定的季节波动性,购进的原材料主要是农产品,没在意税务部门提出的资料要求,结果被税务被列入了高风险企业,每个季度都有配合提交采购和销售资料。
风险二:存货留底税金不匹配
正常来说,企业购进的存货后期销售后,进项税都已经结转到应交税金科目。一些企业可能存在销售价格过低、视同销售未计收入、非成本税金抵扣过多等情况,导致增值税税负长期为零,远远业水平,受到了税务部门的关注。
4、收入相关科目
风险一: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
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要是将企业数据和行业数据进行比对,工业企业一般是(-20%,20%),
商业企业一般是(-10%,10%),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企业要重点检查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计入生产成本等问题。
风险二: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
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检查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风险三:新办商贸企业短期内销售异常
按正常规律,新认定一般纳税人经营初期由于资金、市场营销经验、客户忠诚度等原因短期内销售收入一般不会很大。对在短期内销售暴增的新开业公司,其经营业务的真实性会被税务机关怀疑。
风险四:商业零售企业无票收入低于总收入30%
商业零售企业特别是经营终端消费品的烟酒、食品、手机、家电、服装、汽车修理等企业一般应该有无票收入。因为这些企业地开票纳税是很难做到的,根据过去已发案件统计和省局纳税服务处对个体零售纳税人调查及国有商业零售企业无票收入占总销售收入比例等佐证,绝大部分商业企业无票收入高于销售收入的30%,其无票收入一般在总收入的30%至70%。如果无票收入过低,说明企业可能存在隐匿收入风险,税务会比较关注公司、法人、股东的资金账户。
风险五:增值税申报收入与所得税申报收入及利润表收入不一致
流转税申报收入与所得税申报收入及损益表收入不一致一般是由以下情况造成:
企业是兼营单位,兼营多个应税项目,导致申报收入不一致,如增值税申报中没有申报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收入等。
税务机关评估、稽查中查出的少计收入部分只补充申报了流转税,没有补充申报所得税。
人为故意或计算错误造成。有的企业将销售材料收入、下脚料收入、废品收入等故意不申报增值税,只申报所得税等,造成三者不一致和少缴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