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数治税”的大环境下,税务机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采集内外部涉税数据,全方位捕捉企业税务画像,从“无差别监管”真正向以风险为导向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监管”转变。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也要由过去的税局通知事后的“被动反应型应对”转变为“主动型和预测型风险管控”。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税务风险管控的难点主要表现在缺乏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缺少专业的风险分析工具,无法预知潜在税务风险点,事后应对措手不及,潜在税务代价巨大等等。
➤ 被动应对,管理滞后
企业面临税务机关的质询和税务检查、稽查时,只能被动应对,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来准备对应的文件资料。
➤ 缺少工具,信息不对称
面对税务机关基于税收指标提出的质询、检查或稽查,企业缺少有效的工具来获取与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相对等的材料。
➤ 人力有限,时间紧迫
税务机关给予企业的答复时间一般较短,企业财税人员数量有限,难以应付税务机关的要求。
➤ 不明意图,不懂解决
企业缺乏应对税务机关的经验,无法透析税务机关的意图,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 可能影响纳税评级
如果企业在税务机关的稽查或检查中暴露出重大问题,并产生大量的滞纳金甚至罚款,会导致企业的纳税评级下降,从而给企业的税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 潜在税务,代价巨大
企业税务人员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缺乏直观的感受,一旦有重大税务风险点被稽查,要付出巨大的潜在税收代价。
➤ 无从预知,措手不及
企业无法预知税务机关何时会提出质询或稽查,往往在真正面临检查时措手不及。
➤ 缺乏应对方法,不知如何降低风险
企业没有系统的应对税务稽查或检查的方案,不知道如何降低被税务稽查或检查的风险。

01事前防范
© 树立税务风险意识
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防控,而非补救。企业应当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加强税法培训,提高专业素质。税收政策数目繁多,更新速度快,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水平要求就更高。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纳税辅导等。
企业应当将税务风险意识融入企业发展、商业模式设计的战略性布局之中,在投融资和经营活动决策之前,准确识别和评估税负高低与税务风险,将税务风险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实现税负Zui小化,价值Zui大化,从而做出zuijia的商业模式和交易结构安排。
贵州航信凭借着在财税领域深耕多年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积累,重磅推出“诺企安”财税风险检测系统,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财税风险困局,逐一破解
合作伙伴风控
打通上下游合作伙伴涉税风控,公开渠道发布的重点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风险,及时给予预警。
©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当围绕“可管、可控、可视”三个原则进行税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闭环工作流程,从源数据和税务工作流程全环节把控质量,识别风险,支持税务分析和决策,提升合规,实现精准纳税,规避系统风险。
02事中应对
面临税务检查时,有效应对也是化解税务风险、避免损失扩大的重要工作。
税务检查的常见原因有发票管理不规范、被检举、取得异常扣除凭证、财务指标异常、税务协查、税收政策适用错误等。当面临税务检查时,建议按照以下步骤采取行动:
01、企业应当及时提供材料、积极配合询问,主动了解检查程序,以Zui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不要妄图隐匿、毁损账簿资料、业务材料等涉税材料,更不可拒绝检查人员对涉税材料的调查取证。
02、企业应当加强与税务检查部门的沟通,对上一阶段已经查明的问题反馈意见,对本阶段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了解税务检查部门下一步检查计划,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和配合工作,在仍有协商机会时避免税局做出不利的书面结论。
03、企业应当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备份文书资料,保存证据资料,方便自身或第三方日后完整还原检查过程,并对检查结论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判断。
正确、有效地行使救济权利,可以在税务执法存在一定问题时,Zui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将税务风险的影响降至Zui低。救济途径通常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 税企协商解决
税务机关与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建议优先采用这种解决方式,成本耗费Zui低。双方不需要通过上级机关或司法机关,法律效力Zui低,也是Zui不确定的方式。
© 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以法律形式建立的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纠错机制,且与征税行为有关的案件是行政诉讼的前提,其效果略高于协商方式,是行政机关行使内部监督权的一种表现,但也容易引起争议当事人的质疑。
行政复议适用于做出决定性文书的案件及检查过程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人认为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即可提起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适用于已经过复议程序的“复议前置”案件及能够直接提起诉讼的xingzhengchufa、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等案件,是解决涉税争议、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zhongji武器”。

财务在自查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但不限于)如下重点内容:
0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企业财务普遍认为开票才交税,税法上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规定比较复杂。各个税种都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的是权责发生制,有的是收付实现制,有合同约定时间,有交付使用时间,有行为发生时,有进行相关登记时。特别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常用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02税会差异
若不具有主观故意的逃税等行为,企业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准确核算,应当不会出现少计收入、多列成本支出等情况。但关键的问题是,会计是为了核算企业经营情况,税收是为了组织财政收入,注定会存在大量的税会差异,如果不能准确进行这些税会差异的处理,往往会产生众多税收违法、违规问题。
03视同销售“视同销售”顾名思义不是真正的销售,而是在税法规定中按正常销售一样计税。增值税、所得税中都有“视同销售”的相关规定,会计中没有“视同销售”的概念,但在某些特殊业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但会计也确认收入。
04抵扣扣除
无论是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还是企业所得税成本费用扣除,是必须要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相关凭证,如果发现不符合规定的相关凭证,需要及时采取相关补救措施,无法补救的就需要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和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增值税进项税额还应重点关注:用于免税、简易计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购进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计算抵扣等内容进项抵扣、转出是否符合规定。
对于企业所得税各项扣除还应重点关注有限额的是否在限额内进行扣除。
往来款项一直是税务机关关注重点,也是企业产生税收风险Zui多的地方。重点关注:
是否存在现金收入挂往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挂往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直接冲减往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挂往来,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情况。
06减免项目目前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事项大部分采取“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非常简化。但税收减免项目是否符合规定也是税务机关事后管理的重要事项。
自查中要关注税收减免是否完全符合相关税收政策,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是否准确齐全、符合规定,减免税项目是否单独进行核算。
企业涉及的多个税种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不能“顾此失彼”,片面局部处理。税收风险管理系统不是拘泥于某单一税种的税务风险识别,更要顺“税”摸“税”,全局通盘考虑。纳税人应通过不同税种之间内在的税收政策、逻辑关系与计算分析,做到税务风险早识别、早预警,追根溯源,从根本上管好税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