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咱们提到了一个词:含税价。
含税价是包含税金在内的计税价格,价格由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税金内含于价格之中;实行价内税时,商品交易价格即为含税价格。一般我们说的价格都是含税价。
如果商品价格为不含税价格,就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含税价格。
那么加多少税点才Zui划算呢?其实说白了只遵循一个原则:净利润Zui大,成本Zui小。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
假如A公司要采购一批原材料,不含税价格1000元。
加工成成品后对外销售价格为2000元(含税价),该商品适用税率为13%。
那么A公司在购买该原材料时,不同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无票vs加10个税点假设A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适用25%,无票和加10个税点的对比如下:

注: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是会计口径下的数值。
通过对比,无票采购可以少支付111.11元,由于没有发票而办法抵扣进项税,和成本无法税前扣除,导致净利润反而减少了12.54元。
加收了10个税点,还是要发票比较合算!
二、无票vs加14个税点假设A公司属于小微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无票和加10个税点的对比如下:
注: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都是会计口径下的数值。
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A公司是小微企业的前提下,加收14%的税点,不要发票的成本Zui低,净利润Zui大,缴纳的增值税反而较多。以上两个案例仅仅是给大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加收税点的情况时,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具体的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