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楼板承重能力检测鉴定容易混淆的几点:
1、承重墙指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在工程图上为黑色墙体;非承重墙是指不支撑着上部楼层重量的墙体,只起到把一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隔开的作用,在工程图上为中空墙体。一般地讲,砖混结构的房屋所有墙体都是承重墙;框架结构的房屋内部的墙体一般都不是承重墙。当然具体到房屋结构本身,判断墙是否是承重墙,应仔细研究原建筑图纸并到现场实际勘察后才能确定。承重墙是经过科学计算的,如果在承重墙上打孔装修,就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需要注意。
2、假如,某厂房设计较大荷载值为1.2t/㎡,需要放置30台机器,每台重7.5吨,放置面积为460平米,请问能不能放得下?
下面先计算下,是30台机器下的荷载均值:30×7.5t÷460㎡=0.49t/㎡,小于1.2t/㎡。
这说明什么呢?工业厂房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其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不利工况,在理论上说,放置30台机器是不成问题的,荷载规范的条文里明确说明了:荷载已经考虑了安装、检修、和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设备(包括动力影响)和操作荷载,也就是说,震动、可能引起的共振等等都已经考虑到了。荷载规范里的内容,是对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当然规范也在随着工程经验的增加不断的改进,我们计算结果0.49t/㎡相对于设计值1.2t/㎡还是小很多的,也就是说有很大的安全余地。楼面荷载分为恒荷载(基本可以理解为楼板自重)和活荷载(可以简单理解为建筑建成以后上面放置物品的重量,比如说楼主所说的设备,因为作用点不固定,没准啥时候就挪地方了)
3、不管是那个单位做设计,都是依据国家规范来的,比如说荷载的取值就应该参考《建筑结构荷载GB50009-2001,可以查阅下荷载规范附录C表C.0.1金工车间楼面活荷载中二类金工的楼板板跨大于2m时活荷载取值:1.2t/㎡,备注里给出了代表性的机床型号,如:C6163、X52K、X62W、B6090、M1050A、Z3040,条文注释里说:表列荷载考虑了安装、检修和正常使用情况下的设备(包括动力影响)和操作菏载。楼层承重与建筑使用材料和楼房结构有关,地基是较基本的,楼房承重较主要和混凝土与钢筋的配置有关,一般来说钢筋比例越大,承重越好。施工季节也影响楼房问题,一般夏天比冬天要好。
这里有个设计荷载的问题。设计荷载是指每平米的承重能力,一般活荷载设计值:住宅为200~250KG,公共建筑为300~400KG。这个荷载一般指一块板(按柱跨分)的平均荷载。比如一个柱跨是8米长4米宽(以四周的梁为界),如果其活荷载设计值为300KG,承重能力就是32乘以300等于9.6吨。
楼板上放东西,要防止一个柱跨堆荷过大。要防止局部荷载过大(一般局部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内还是安全的)。
需要知道你所处的建筑的结构,以及这些板砖堆放的位置与堆放的范围,等等。
厂房承重检测鉴定——地基基础检测
一、地基基础检测包括补充程地质勘察、地基检测、基础检测、地基竖向和水平向变形观测等。
二、按预定功能使用且未见明显不均匀沉降的下列既有建筑物可不作补充程勘察:
1 以花岗岩残积土硬塑带、全风化花岗岩和强风化花岗岩作持力层的**地基;
2 以砂土和低压缩性土作持力层且有充分依据证明不存在软弱下卧层的**地基;
3 振冲挤密桩和砂石挤密桩复合地基;
4 未见明显地面沉降的桩基础;
5 鉴定单位认为不需勘察的。
三、下列建筑物宜补充程地质勘察:
1 由于地基基础问题引起的专项鉴定中,无程地质勘察报告、或已有的程地质勘察报告不能满足鉴定验算要求、或对勘察质量有怀疑的;
2 根据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的建筑物未发现设计失误但地基基础已出现不均匀沉降迹象的;
3 鉴定单位认为需要补充勘察的。
上述勘察技术要求应由鉴定单位提出。
四、由于地基处理问题引起的专项鉴定,宜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60有关规定对地基处理工程进行检测。
五、验证施工资料可信性的基础结构检测的数量不宜少于《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范》GB/T50344要求的30%且不少于3个样本,进行批评定的基础结构检测数量宜符合GB/T50344要求。检测点布置应有针对性。
六、同一施工单位施工的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当施工资料证明施工质量符合要求且可信、上部结构现场检查与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既有建筑物已按预定功能使用且未见明显的不均匀沉降时,其地基基础可不作检测。
七、下列情况宜对基础结构进行检测:
1 柱下独立基础、上部结构刚度较小、基础计算模型与实际工况较接近且基础结构的抗力设计值与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之比不大于1(R/γ0s<1);
2 地基不均匀沉降在建筑物上已出现明显反应;
3 施工资料已证明基础结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没有设计验算处理意见或设计处理措施不当;
4 无施工资料或施工资料不能证明基础结构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5 鉴定单位认为需要检测的。
上述检测的项目、数量、位置等由鉴定单位提出。对于3、4款情况,检测数量宜符合批评定要求。
八、对桩基础质量有怀疑时宜进行现场开挖检查,观测上部桩身外观质量和受损情况,开挖深度不宜小于2倍桩径,开挖数量不宜少于基桩总数的3%且不少于6根;必要时可钻取芯样检测桩体混凝土抗压强度。对于灌注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竖向钻芯检测,检验持力层岩性、成桩质量和混凝土抗压强度。
九、建筑物宜作整体倾斜观测,可根据不同的检测条件与要求,选用经纬仪、电子全站仪、激光铅垂仪等方法。同一轴线上的测点不应少于2点,建筑物的外转角处均宜布点。不同检测方法的测点布置、检测技术要求和数据分析应符合相关规程的要求,应充分估计施工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十、当建筑物已出现不均匀沉降迹象时应做沉降观测,沉降包括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同一轴线上的测点不应少于2点,建筑物外转角处均宜布点,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个月。
十一、靠近河岸、边坡等临空面的鉴定项目,当对场地或地基稳定性有怀疑时宜作水平变形观测,测点布置、观测频率和周期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由鉴定单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