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亦称虫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五大世界性害虫之一。
绝大多数白蚁由卵开始孵化,变为幼蚁,幼蚁经过分化,变为兵蚁、工蚁和若蚁,若蚁发展变为补充型蚁王蚁后和长翅繁殖蚁,长翅繁殖蚁经过分飞脱翅,变为原始蚁王、蚁后。白蚁有显著的生态特点:群体生活、活动隐蔽、喜爱清洁、信息敏感、分群繁殖。白蚁属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生活史复杂。白蚁按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木栖性白蚁:群体大小不一,在木质建筑物,如木制门窗、木制地板、木制屋、铁道枕木、木制桥梁、枯树等的啮空部分建巢,取食木质纤维,为木材制品的大害虫。木材被蛀变空,建筑物容易倒塌。铁路枕木被蛀,影响使用寿命,对交通安全威胁极大。二是土栖白蚁:在地面下土中筑巢,或巢高出地面成塔状,称为蚁冢。土栖性白蚁以树木、树叶和菌类等为食。
虫害识别:
长翅繁殖蚁体长(连翅)8-10mm。黄胸散白蚁体色棕褐,翅黑灰色,前胸背板深黄色。黑胸散白蚁头、胸皆黑色,腹部颜色较淡,触角和翅黑褐色。兵蚁体长5.3-5.8mm,头长方形,从侧面看,黄胸散白蚁额区突起,浅黄色。黑胸散白蚁额区平坦色较深。上颚均黑褐色,军刀形。
生活习性:
食性比较广泛,以木食为主,对木材的选择不如家白蚁严格。凡是含纤维质的如棉麻织品、竹器、纸张等都是其蛀食对象,尤其嗜食低洼潮湿处的木料。
危害方式一般是由低到高,往往是先从地枕、地脚枋、梯脚、门框脚、柱脚、煤槽等底部蚀起,逐步向上发展。活树或树茎则多是从根部皮层向内蛀入,再往上部蔓延。黄胸散白蚁危害到楼层的比较少见。黑胸散白蚁则有危害到木梁、并在梁上筑巢的,这种情况见于楼层经常潮湿处。散白蚁蛀蚀亦有季节差异,由于其耐寒性比家白蚁强,蛀食活动期也特别长。气温在10℃以上时,活动并无减弱。湿度对活动影响是主要因素,每年二月次升温起至六月,长江流域雨水多,湿度大,散白蚁危害猖狂,以四五月为高潮。秋季多阴雨时有第二次高潮,秋、冬干旱时地表上活动较弱。散白蚁群体小,有时整个巢群聚集一处,有时则分散危害,在危害处只发现少量几个白蚁,蛀蚀地枕,往往是逐段推移。繁殖特征:黄胸散白蚁在先年9-10月即已羽化成熟。成熟前,双翅由灰白色逐渐变为黑褐色,成熟后聚集一处,并不活动。待次年2月次升温时,温度在17℃-20℃的晴天开始分飞,分飞时间在午后1-3时许。由于每个群体巢居环境温度有差异,各群体分飞期不一致,同一群体的长翅繁殖蚁羽化成熟有先后,有多次分飞,分飞期要延续到4月结束。也有未经分飞,在被蛀物内部脱翅的现象。黑胸散白蚁的长翅繁殖蚁在当年3-4月羽化成熟,4-5开始分飞,6月结束。分飞在午后3-5时进行(气温在20℃以上)。
我国常见种类1、台湾乳白蚁; 2、黄、黑胸散白蚁; 3、黑翅土白蚁; 4、黄翅大白蚁; 5、截头堆砂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