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新闻》报道,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团队3月13日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目前分布在日本的美洲大蠊(蟑螂的一种)只要有3只以上的雌性,就可在不与雄性交配的情况下进行单性生殖。由此能够推测,可以进行单性繁殖的其它蟑螂可能也具有相同习性。
目前在驱除蟑螂方面,有一种方法是利用雌性蟑螂荷尔蒙吸引雄性蟑螂,之后将其杀死。该团队的研究结果则表明,要想彻底驱除美洲大蠊,则需要对雌雄两性均进行彻底清除。
该团队准备了雌雄各1只、仅1只雌性、仅2—5只雌性等11种模式各14组美洲大蠊在容器中进行培养,直至其形成含有多个卵的卵鞘,期间对这些美洲大蠊进行了两次观测。
结果显示,当有3只以上雌性美洲大蠊时,其卵鞘的形成平均需要10天左右,比只有1只雌性的情况要快3天,第二次卵鞘形成则比其快了9天,且单性繁殖的后代也全部是雌蟑螂。当有15只雌性美洲大蠊进行繁殖时,其所繁育的只有雌性的团体可维持3年以上。这表明,和其它雌性接触以及感受其它雌性发出的化学物质,对于促进雌性蟑螂卵鞘的形成非常重要。
单性繁殖在其他一些雌雄交尾的有性生殖动物中也比较常见,例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当中都有这种现象。从两性繁殖切换到单性繁殖,被认为是一些动物种群在特殊环境下繁殖壮大的“秘密武器”。研究小组认为,从生理学上重新审视蟑螂的繁殖模式非常重要。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动物学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