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展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德国***默克尔的面前,使用支付宝刷脸支付,在淘宝上花了20欧元“淘”到一张老汉诺威的邮票送给组委会。这不是目前支付行业主要探讨的线下刷脸支付,但对刷脸支付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时光荏苒,2018年8月15日,在蚂蚁金服开放日的广州站上,支付宝宣布在经过经验积累和技术升级之后,刷脸支付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能力,在未来一年内将向各种商业场景普及自助收银+刷脸支付的解决方案,这可谓是“线下刷脸支付大战”的伊始。
到2018年12月13日,支付宝推出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蜻蜓”,刷脸支付接入成本大幅降低。刷脸支付终端从此开始向轻量级发展,小***户支持刷脸支付的意愿有所提升。
不久之后,2019年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大会上展示轻量级刷脸支付终端——“青蛙”,自此,两大互联网公司加入了刷脸支付战局。
2018年12月,中国银联正式对外宣布,推出刷脸支付,银联持卡人可在北京、上海多家商超体验刷脸支付服务。持卡人无需携带***和手机,直接通过“刷脸”即可完成支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之后,2019年10月20日,中国银联携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60余家机构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项赋能”论坛上,联合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在宁波、杭州、广州、嘉兴(乌镇)、长沙、武汉、合肥等7地区,率先上线“刷脸付”服务。“刷脸付”遵守金融安全标准,人脸特征采集明确获得客户授权,严控数据使用范围,采用支付标记化、多方安全计算、分散存储等技术,严防信息泄漏、篡改与滥用。
自此,中国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均已入局刷脸支付市场。
除了这些机构的推动,二维码支付市场逐渐饱和、商户的数字化需求不断增强、用户对刷脸支付认知不断提升,都使得刷脸支付在中国市场拥有较好的开局形势。
由于人脸信息的使用较为敏感,监管也在积极规范市场,而刷脸支付的市场落地也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